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可谓是最具权势的官职。作为百官之首,丞相地位仅次于皇帝,有时甚至能凌驾于皇权之上。不过这一局面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彻底改变,从此再无人能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威。
既然这个职位如此位高权重,按理说应该人人趋之若鹜。但汉武帝时期却出了个特例——韩安国。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臣多次拒绝出任丞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纵观历史,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前,相权与皇权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西汉初年,国家内忧外患,皇帝急需能臣辅佐。这个时期的丞相可谓风光无限,连太后都要礼让三分。比如吕后当政时,丞相王陵就敢公然反对她给外戚封王的决定,搬出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祖训。面对如此强硬的丞相,吕后也只能忍气吞声。 后来王陵被调任太傅,这本是升迁,但他认为这是在削弱相权,便称病在家,拒绝上朝。可见当时丞相地位之尊崇。但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职位却成了高危职业。 汉武帝在位期间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其中近半数都死于非命。这些人的死亡,或多或少都与汉武帝有关。当时西汉国力强盛,内忧已除,汉武帝得以全力对付匈奴。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掌控欲,绝不容忍相权威胁皇权。 从第七任丞相李蔡开始,历任丞相的厄运接踵而至:第八任被逼自尽,第九任成了替罪羊,第十任虽得善终却终日战战兢兢。最惨的是第十一任公孙贺,不仅自己被杀,还连累全族。目睹这些前车之鉴,韩安国自然对丞相之位避之不及。韩安国本是汉景帝时期的能臣,深得皇室信任。按资历才干,他本该是丞相的不二人选。但在随汉武帝出巡时,他故意坠车摔伤腿脚,借此推辞任命。这个苦肉计让他成功躲过了杀身之祸,可谓明智之举。
发布于:天津市利鸿网配资-配资官网开户-配资操盘推荐网-配资114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