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明
《亮剑》是近年来收视率和重播率最高的电视连续剧之一,其基本素材多来自于第一野战军步兵第17师的战斗历程,主人公李云龙的生活原型被认为是17师前身新4旅首任旅长王近山,性格突出,有奇谋、敢冒险、善打硬仗。
铁流征程
1943年夏,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央军委从各大军区抗日前线抽调了部分部队西进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1944年2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将来自冀南的771团、太岳的16团和太行的25团在陕北甘泉合编组建新的新4旅,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旅长王近山、政委徐立清,旅机关由中央党校和抗大第7分校抽调部分干部组成。早在1940年5月,八路军129师就曾以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整编为新4旅,是当时该师9个新编旅之一,归冀南军区建制。1942年11月,新4旅撤销番号,并入冀南4分区。因为771团这个主力团一直在新4旅和冀南4分区建制内,打了许多胜仗,威名远扬,为继承老部队的传统和作风,特恢复新4旅番号。
1945年9月,张贤约任旅长。1946年5月,撤销25团,拆散补入771团和16团。7月,黄振棠任旅政委。1947年2月,新4旅划归陕甘宁野战集团军,3月又归西北野战兵团建制,10月调入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旅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1948年2月,增编第3团。1949年1月,6纵新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第17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原辖第771、16、3团依次改称步兵第49、50、51团。
◆首任新4旅旅长王近山、政委徐立清。
49团具有光荣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至1927年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的农民自卫军,后沿革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红11军31师、红4军10师、红四方面军25军73师、红31军91师、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该团是红四方面军的源头之一,资格很老,久经战阵,作风过硬,战力强悍,为6军主力团和一野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团之一。
50团前身为1938年8月由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第1、3团合编组建的386旅新1团,1940年6月改番号为第16团。该团基础很好,作风硬朗,富有突击精神,攻守顽强,抗战期间参加过著名的香城固战斗和韩略村伏击战,曾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青年团”称号,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团之一。
51团历史较短,战斗力与49团和50团相比有较大差距。1947年10月,以山西曲沃参军的新战士2000余人组成晋绥军区补训团。1948年2月新4旅抽调干部接收该团改为第3团。同年5月,该团在陇东战役中损失极大,后赴晋南河津地区休整补充。
作为具有相当红军基础的老部队,17师(新4旅)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黄麻起义点燃革命火种,四次反“围剿”,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长征,两翻雪山,三过草地;抗战烽火中成长壮大,开辟晋东南、冀南、太岳抗日根据地,创造“麻雀战”,参加百团大战,转战晋冀鲁豫,令日伪闻风丧胆;解放大西北千锤百炼,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浴血陇东英勇悲壮,强渡渭河解放西安,扶郿追击决战兰州,高歌猛进挥师新疆,立下赫赫战功,荣列一野头等主力师。
◆香城固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武器。
17师骁勇善战,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敢打硬仗恶仗,攻守俱佳,战斗力很强,尤其具有不怕牺牲、敢挑重担、舍己为人、死拼强敌的英雄豪情和“亮剑”精神,赢得了党中央和高级将帅的一致赞誉。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曾对新4旅领导说:“新4旅在延安跟了我好多年,打了很多胜仗,是你们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周恩来当时表扬我军陕北作战表现突出的4个旅,新4旅为其一。陇东战役时,新4旅浴血奋战,坚持到最后突围,彭德怀称赞该旅为“压不倒、打不垮的英雄部队”。此外,17师整体文化素质很高,创作了大量写在枪托上的作品——枪杆诗,蜚声军内外。
在铁流征程中,这支英雄的部队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指挥员,建国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124位,是名副其实的“百将之师”。他们之中有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许世友、陈再道等上将12位,王近山、徐立清等中将21位,程悦长、黄振棠、袁学凯等少将89位。
蟠龙攻坚战
1947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集结9个旅向北进犯绥德,我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则南下与敌对进,直扑蟠龙。蟠龙是敌在陕北的前进补给基地,防御设施坚固。守军为整1师167旅(欠500团),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加上陕西人民自卫军3总队,总兵力近7000人。主阵地为蟠龙镇东的集玉峁,由敌499团2营及3营7连扼守。
4月29日,彭德怀、习仲勋发布围攻蟠龙作战命令,新4旅由卧虎沟、刘家坪自东北及北面向西南及南面,配合2纵独4旅攻击集玉峁,尔后与1纵等攻击部队协同聚歼蟠龙之敌。30日下午,彭德怀冒雨到蟠龙东面和北面观察地形和敌情。他一面观察,一面将主攻集玉峁方向的新4旅771团团长、营长找来谈话,问他们准备如何攻击。团长吴宗先说:“一个方案是夜晚摸到前沿,做好工事再攻击;另一方案是拂晓前强占前沿。”彭德怀肯定了其第一个方案,认为该方案出其不意,伤亡小。
◆蟠龙战斗经过要图。
5月2日黄昏,蟠龙攻坚战正式打响。新4旅负责攻击集玉峁主阵地东北高地,旅长张贤约令16团以7连摸占了纸坊坪以北山梁的三个碉群。同时,771团3营也攻占了镇东的山神庙梁,在对付敌军的反扑中,8连连长杨洪吉英勇牺牲。
3日上午和中午,771团第1、3营与独4旅部队协同,两次猛攻敌主阵地集玉峁,因地形险要、守敌顽抗而未得手。16团也以2营一个连配合独4旅14团攻击,冲锋数次,也未奏效。午后,771团3营在阵地上召集7、9两连干部开会,研究攻击失利原因和解决办法。团令3营后撤至安全地带休整,准备翌日继续攻击。但营长夏其雨考虑部队后撤须通过敌火力封锁地带,将遭致伤亡,向团建议不后撤。团长吴宗先、政委张世功予以认可,3营紧贴在敌人阵地前沿,遍挖掩体,为再次进攻压缩了冲锋距离。
部队暂停攻击后,独4旅展开对壕作业,向敌逼近。下午15时,该旅13团突击分队率先攻上集玉峁。14团、新4旅部队亦相继突入,各自消灭了集玉峁西侧和北侧之敌,迫使残敌向西南第二主阵地苦菜梁逃窜。当晚,新4旅在独4旅14团的配合下,于23时向苦菜梁发起攻击,将敌铁丝网破坏。之后,攻击部队连夜挖好交通壕,进行总攻准备。
◆1947年,陕北蟠龙战役中缴获的山炮。
5月4日12时,随着掩护的山炮轰击,攻击部队向苦菜梁和北山同时发起冲击。新4旅771团与独4旅14团1营在20分钟之内向敌连续冲锋4次,终于攻入敌第二主阵地并将其占领。至此,敌防御体系基本瓦解,蟠龙完全在我火力控制之下。黄昏后,新4旅及兄弟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攻,突入蟠龙市街,771团3营营长夏其雨和2营4连指导员邓良臣在激战中光荣牺牲。至当晚24时,镇内之敌全部被歼。此战是西北我军首次攻坚作战,共歼敌67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给我军以很大补充。新4旅英勇拼杀,积极配合2纵夺取敌核心阵地集玉峁制高点,为战役全胜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毙伤敌数百人,俘敌1500余人。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带领团以上干部视察集玉峁阵地,对新4旅部队在山头下敌手榴弹投掷不到处遍挖掩体的做法,大加赞扬,称之为“膏药战术”。当他得知771团团长虚心采纳营长正确建议的事,也很高兴,并报告了军委。毛泽东在1948年1月30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倡导要发扬军事民主,指出:“此项军事民主,在陕北蟠龙战役和晋察冀石家庄战役中都实行了,收到了极大效果。”
浴血陇东
1948年5月4日,西野6纵司令员罗元发率领教导旅越过泾河向陇东前进,抵达镇原县屯字镇。野司命该旅巩固屯字镇,新4旅监视镇原守敌。次日,驻陇东敌青马整编82师主力分由西峰、镇原、萧金等地向屯字镇扑来,于当日中午将教导旅合围。该旅猝不及防,虽顽强抗击,但青马部队源源而来,形势非常严峻。下午,因电台故障,6纵副司令员张贤约带两名警卫钻隙向西突围,寻找新4旅前来支援,同时联系野司请示作战方针。
张贤约出镇西行不远,即遇到同样焦急万分等待命令的新4旅。此时,正在屯字镇以南50里左右行军中的西野总部也得悉教导旅正在屯字镇苦战。当即电令新4旅迅速增援。旅长程悦长接到命令后,致电西野总部、6纵纵直及教导旅,表示:“只要有新4旅在,就有教导旅在!”这让教导旅的同志们深受鼓舞和感动。程悦长马上指挥771团向北切断镇原至屯字镇的交通,又令16团从西北向东南直插屯字镇,3团为预备队。
16团当即以1、2两营一字排开,政委常祥考与各级指挥员亲自到火线带领战士冲锋,一个猛打猛冲,几乎冲进屯字镇。围镇的青马骑兵迅速调集兵力反扑,激战中常祥考和两个营的教导员英勇牺牲,部队损失严重,增援被迫停止。6日下午,新4旅与赶到屯字镇西南的西野1纵独1旅密切协同,再次向青马部队发起进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当夜,教导旅按照野司下达的自行突围的命令,在新4旅和独1旅的积极策应下,顺利突围。西野即令新4旅掩护野战军主力迅速向东转移。
◆彭德怀司令员号召部队向西府进军。
7日晨,青马整编第82师师长马继援令整100旅沿镇原至萧金公路追击,整骑8旅绕道屯字镇南侧击正向东转移的西野后卫,自己亲率留守在西峰的特务团、卫士大队等直属部队南下,准备配合兼程赶来的裴昌会第5兵团,合围西野主力。
上午9时,新4旅沿屯字镇至萧金的公路一路东去,他们经南庄李家抵达马头坡,翻过了马头坡向东就将进入蒲河河谷,河谷对面就是萧金。前卫771团刚行到马头坡山顶,尖兵赫然发现蒲河河谷内大队的青马骑兵正从萧金方向沿公路迎头奔来。这支突然出现的青马部队正是从西峰南下的青马整82师师长马继援亲自带领的师直属队,共有4000余人,恰在马头坡与东撤的新4旅狭路相逢。两军遭遇时,青马骑兵刚登上马头坡的半山腰,而771团则抢先一步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迎头痛击,青马第一线攻击部队死伤惨重。敌正面攻击受阻,遂调集预备队从马头坡北侧迂回到东西杜家,企图包抄新4旅的侧翼。
战斗打响不久,新4旅旅长程悦长就命令16团立即在公路北侧的东西杜家一带展开,凭借村内房舍构筑工事,准备抗击青马骑兵可能出现的迂回,同时令3团掩护旅后勤机关及分队转移。正当16团紧急修筑工事时,青马骑兵就在猛烈炮火支援下迅猛杀来。眼见敌人越来越多,一部分骑兵甚至冲入村内的道路上来回奔驰。16团团长袁学凯指挥2营组织起敢死队,徒步扛起全营的轻重机枪,在涌满青马骑兵的村道上来回扫射冲杀。这支火力凶猛的敢死队逆着青马骑兵冲击方向杀去,一连攻克几个村庄,予敌重大杀伤。战斗中,16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2营教导员张荣德带队冲锋时当场阵亡。
当日中午,在新4旅拼死掩护下,西野主力放弃了南庄李家,沿公路掉头向西经翟家转东南奔向荔镇,与2纵靠拢,然后绕道向萧金撤退。在主力安全突围后,留在后面的新4旅和独1旅1个营被青马骑兵阻断,情势愈加危急。下午16时,新4旅才接到命令向荔镇方向转移,此时通向荔镇的各条道路均已被追击来的青马部队占据。新4旅行不多远,即在畔家沟东南发现有青马部队,16团迅速向右,771团向左,一阵勇猛冲锋,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部队再前进时遇到了掉队的1纵358旅伤员和从翟家、芦家岭一路撤来的独1旅部分部队。此时天已昏暗,新4旅指战员拥挤在三面都是深沟的狭小地带,大批青马骑兵闻听枪声寻踪而来,一股股轮番向部队冲击,新4旅陷入苦战中。旅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组织部队数次冲锋,均未奏效。771团政委张世功在乱军中大声喊道:“不怕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来!”他集合了党团员,扛起轻重机枪拼死向外打,但因地势狭窄,部队拥挤,施展不开且建制已经混乱,虽杀伤了大批敌兵,却始终打不开突破口。
当天晚上,在多次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各部队在一片混乱中各自选路摸下深沟,利用黑夜,班自为战,人自为战,分散夺路突围。经过英勇拼杀,大部分指战员遭敌密集火力杀伤,只有千余人突出重围。突围出来的官兵一路向西北经太平、曲子转入边区,另一部分则经宁县的平子撤退。
西府陇东战役,西野主力能够顺利突围的重要原因是2纵牢牢守住了荔镇这个咽喉要道,而新4旅连续恶战、血战,尤其是马头坡的顽强抗击,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样功不可没。此役,新4旅损失高达数千人,特别是刚组建不久的3团,因缺乏作战经验,全团2000余人基本覆没。战后,6纵党委会上,政委徐立清讲:“新4旅支援屯字镇,打得很英勇,有新4旅就有教导旅,没有新4旅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
打开兰州南大门
1949年8月,第6军奉命夺取兰州外围皋兰山营盘岭,该阵地为兰州南大门,攻上山,兰州就在脚下。由于地势重要,青马以82军主力248师5个营驻守。山上遍布明碉暗堡,交通沟环来绕去;山脚削成了陡立的峭壁,上下山全凭环山公路;山前有一两公里宽的开阔地,对攻击部队很不利。6军决定,以17师担任主攻,16师担任助攻。
17师领导察看地形后,决心以49团扫清外围,监视敌人,以50团1营配属3营7连主攻,2营为预备队。8月21日拂晓,17师对营盘岭展开试探性攻击。50团1营初始还算顺利,但刚刚冲到山腰,就遭到敌猛烈反扑。3连站不住脚,撤了回来。7连1个排采取“贴膏药”战术,在敌阵地侧面的半山腰部挖了几个窑洞蹲了下来。22日晚,50团3连再次发起攻击,又遭失败,一时士气受挫。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给17师师长程悦长打来电话,肯定了17师连续作战的精神,嘱其克服轻敌情绪,发扬军事民主,研究打反扑战术,重新看地形、配火力,作好攻击前的一切准备。23日,17师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了彭总的指示,总结了两次攻击失败的经验教训。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办法。此时,野司也支援给该师一个榴弹炮营,让17师深受鼓舞。
◆支援17师夺取营盘岭阵地的炮兵。
经过调整部署和战斗动员,25日晨,17师向营盘岭主阵地发起总攻。50团7连贴在山腰的那个排,用爆破手段艰难炸开了第一道陡壁,打开了突破口,涌现出董存瑞式舍身炸峭壁的战斗英雄曹德荣。守敌企图以强烈的火力封锁住突破口,支援17师的炮兵照着敌人暴露的火力点就是一顿猛打。50团2营接替攻击,敌人从交通沟中蜂拥而出,向我反扑。2营英勇迎击,打退敌人3次反冲锋,巩固了突破口并占领了敌人第一道防线。敌人不断组织疯狂反扑,与我反复争夺每一寸阵地。50团向纵深发展的同时,51团和16师46团也奉命从营盘岭的西面、东面加入战斗,向敌主阵地三营子猛攻,一举攻下了第二道防线。狡猾凶残的敌人,趁51团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反扑过来,夺回已失的阵地。该团立即组织反冲击,战至午时,又将阵地抢回。营盘岭守敌受我三面围攻,伤亡惨重,一时无力组织较大规模的反扑,妄想依靠坚固工事顽抗到底。
下午13时,在强大炮火掩护下,17师50团、51团和16师46团向敌发起总攻。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49团和16师48团适时调了上来,加强了进攻的力量。血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50团首先攻入营盘岭主阵地集群工事,与守敌展开肉搏。刚刚插上敌人阵地的红旗,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竖起。15时许,我军终于占领了营盘岭主阵地。敌人并不甘心失败,248师师长韩有禄拼凑了一个营的兵力,亲自督战,从二营子方向反扑上来。刚刚占领阵地的战士们把敌人放得很近,突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如落雨般在敌群中爆炸,后方炮兵及时提供火力支援,拦截敌之退路。反扑之敌死伤大半,一片混乱。50团的勇士们犹如猛虎扑羊,跃出战壕,高声呼喊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厮杀。敌人再也抵挡不住,慌忙退下二营子,龟缩在工事里,无力反扑。当晚,营盘岭残敌溃逃奔入兰州城,该阵地全部被我占领。
营盘岭攻坚战,17师从清晨发起攻击,一直激战至下午17时,歼灭三营子主阵地守敌1725人,自身伤亡1235人,担任主攻的50团牺牲668人,突击队7连几乎无人生还,真是一场残酷而悲壮的激战。战后,6军授予50团2营、3营“英勇顽强攻占皋兰山”锦旗各一面,7连被命名为“曹德荣连”。
扎根五家渠
兰州战役后,17师挺进河西走廊。1949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17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向新疆进军,并随6军由2兵团转归1兵团建制。从当月至1950年1月,该师指战员9000余人,从酒泉出发,乘飞机和汽车,先后进驻北疆迪化、惠远、绥来等地。与其他部队不同,17师主力是通过苏联飞机空运进疆的,堪称人民解放军空运第一师。
北疆解放后,17师帮助迪化、伊犁地区建党建政,实行民主改革;平息骑7师叛军叛乱,剿灭乌斯满、乌拉孜拜等匪帮,稳定北疆形势;节衣缩食,兴办工商业,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兴修水利,开展大生产运动,创办军垦农场,为以后的屯垦戍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12月,17师抽调1280名指战员参与组建西北空军。1953年2月,驻疆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开始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至当年6月,以17师师直一部和49团团直一部为基础,组成迪化军分区,另从3个团中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成塔城军分区。师司令部一部参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以50团司、政机关组成国防军第4师12团团部,从49、50、51团分别抽调干部战士组成12团第1、2、3营,该团是17师的精华,一直保留至今。17师更名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6师,师长郑云彪、政委苟成富,51团改为农16团,49团和50团部分人员分别组成四九农场和五○农场,全师8705名指战员从此成为军垦战士。
◆1950年初,17师49团在迪化拉石头修和平渠。
1953年冬,农6师师部从迪化北门迁驻五家渠,下辖农16团、八一农场、猛进农场、五○农场(四九农场并入)、工程支队等。新中国成立时的五家渠,位于迪化以北30多公里,杂草丛生,野狼出没,杨、冯、杜等五户人家守着一条从老龙河引出的水渠艰难度日。1950年4月,王震陪同彭德怀到此考察,亲手划定了五家渠垦区范围。1951年7月,17师先遣队进驻,成为第一批拓荒者。1952年3月,师长程税长率队勘察修筑水库,五家渠开始被作为地名使用。自1953年以来,农6师扎根五家渠,建设五家渠,往日闭塞贫瘠的苇湖碱滩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繁荣美丽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绿洲新城。
1954年10月,农6师归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1975年6月,农6师撤消,改称昌吉州农垦局。1982年4月,恢复建制。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五家渠市,2004年1月正式挂牌,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目前,6师拥有十几个农牧团场和上百个工业企业,总人口30多万,成为兵团第二大师。原农16团现沿革为第6师103团,五○农场于1956年划归农4师,现为该师66团。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利鸿网配资-配资官网开户-配资操盘推荐网-配资114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