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三国历史上,姜维是一个很另类的人物。
他以降将身份加入蜀汉,为蜀汉效忠36年,从主管仓谷事的仓曹掾,一路做到蜀汉大将军(国防部长),成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前后11次北伐,即使蜀汉皇帝刘禅投降,姜维也没有放弃复国,以血肉之躯为国效忠,堪称一代忠臣良将。
姜维明明是魏国的弃将,到底是什么让姜维成为蜀汉的忠臣?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姜冏曾担任郡功曹,因为保护郡守与羌人作战,战死沙场,姜维因此接了父亲的班。
姜维的命运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改变,原本姜维跟随郡守马遵巡视各地,听到蜀军到来的消息,郡守抛下参军姜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只顾自己逃命。
姜维
姜维等人被关在城外,无处可去,只能投靠了诸葛亮。
姜维的父亲为保护郡守而战死沙场,姜维本人却被郡守抛弃,这是一种耻辱,郡守怀疑姜维有异心,大概率是无中生有,为了自己逃命方便而已。
郡守这一抛弃,没想到给蜀汉带来了一个忠臣良将。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姜维跟诸葛亮是志同道合,两人的性格、为人、处事几乎差不多。有句话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姜维就是诸葛亮的知己。
《三国志 姜维传》: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郤正写文章谈论姜维说:姜伯约居于上将的重任,处在朝臣之上,而居处简陋,家无余财,没有沉迷妾室的享乐,庭院中没有声色的游乐,服饰车马仅求足够使用,饮食节约,不奢华不铺张,官府给的费用,随时用尽不留......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清廉素朴,勤俭节约的,应当是一时的表率。
姜维家无余财,诸葛亮也是;姜维淡泊名利,诸葛亮也是;姜维居住的简陋,诸葛亮也是;姜维为官清廉,诸葛亮也是;姜维没有多余的钱财,诸葛亮也是,甚至把自己的财产公开。
而最得要的是:诸葛亮一心向汉,毕生最高的理想就是北伐中原,兴于汉室,姜维也是。
诸葛亮曾对姜维有一句评价:
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姜伯约(姜维)对军事非常敏锐,既有胆识和义气,又深刻理解兵法要义。他心系汉室,才能出众,待完成军事教育后,应当派遣他前往宫廷,觐见君主。
姜维是个一心向汉的人
诸葛亮是如何发现姜维心存汉室的?
很简单,一交谈就知道了,这个心存汉室还有一种解读,就是两人志同道合,诸葛亮的理想是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姜维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他存汉室。
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他就是东汉末年人,曹丕220年篡位时,姜维19岁,已近弱冠之年,他的父亲为保护东汉官员战死沙场,结果到他弱冠之年时,自己却莫名成为魏人。
如果姜维像个普通人一样随波逐流,自认当个魏人也没有关系,但姜维是个坚持己见,有自己理想的人,就像他北伐一样,前后11次北伐,比诸葛亮还多6次,这种坚持压根就是普通人。
姜维是个有理想、心存汉室、坚持已见的人,蜀汉北伐始于诸葛亮,终于姜维,在整个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在的时候,没人敢反对,诸葛亮去世后,一片反对北伐之声,就连诸葛亮亲手培养的两个接班人,也是反对北伐的人,而唯一支持北伐的人,一个是姜维,另一个就是刘禅。
姜维为蜀汉尽忠到底
虽然诸葛亮临死前向刘禅推荐的第一接班人是蒋琬,第二接班人是费祎,压根没提到姜维,但我认为诸葛亮私下肯定会跟刘禅提到如何用姜维这个人,姜维成为大将军,可不是刘禅这样平庸的人能做出来的事,他连一个宦官黄皓都不能识别,更不用说姜维了。
姜维一直忠于蜀汉,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他对诸葛亮知遇之恩的报答,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以国士待姜维,姜维必以国士报诸葛亮。
姜维投靠蜀汉不久,诸葛亮就让姜维率领五六千虎步兵,这不是一般的士兵,是步兵中的精锐,一个降将,刚刚投靠蜀汉,就把五六千精锐士兵交给降将,万一降将跑了呢?
在外人来看,可能这是一种风险,但诸葛亮这种对待姜维的方式,就是以国士待之,姜维的升迁速度之快,不比当年的魏延慢。
姜维与诸葛亮
姜维投靠蜀汉2年后,就被任命为护军兼征西将军。
护军是相当重要的军职,负责监督将领,协调各部关系,有监察之职,三国时期的护军还有执掌禁军的职责。
征西将军是重号将军,曹操早期的理想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这可是青少年时期曹操的终生理想,姜维在投靠蜀汉第二年就得到这个职务。
这简单是火箭般升迁的速度,魏延从牙门将军升迁到汉中都督都用了五年时间,不如姜维升迁快,姜维能不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吗?能不感恩戴德吗?
姜维能够在蜀汉一直升迁到大将军,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外地人,蜀汉政权很特殊,是外地人(主要是荆州人)管理本地人(益州人)的外来政权。
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性质决定蜀汉只能重用外地人,因为外地人没有本地关系,想在朝廷立足,只能依附于朝廷,与朝廷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也成为蜀汉政权的特色,诸葛亮用人绝大多数都是用外地人(荆州人),比如蒋琬、费祎、董允、马谡、杨仪都是荆州(东汉十三州,非今荆州)人。
姜维本人也明白这一点,他投靠了蜀汉,又得到了重用,在这里找到知己,找到了有共同理想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当然忠于蜀汉,否则回到曹魏去,他仍然只是天水郡参军而已。
利鸿网配资-配资官网开户-配资操盘推荐网-配资114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